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出处出自明代蓝仁的《暮归山中

释义我伫立在松树、桂花间纳凉,遥望疏朗的星星远隔着河汉。

暮归山中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作品简介

《暮归山中》是明代诗人蓝仁创作的五言古体诗,此诗通过描写环境来烘托人的心态和情绪,如第六句中以“明灯”意象烘托出家庭的温暖和诗人回家的喜悦,并且与屋外的黑暗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远离尘世烦恼的生活,也为末两句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全词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心满意足、不愿与世俗同流的感情 。

创作背景

蓝仁基本上是一位布衣,出仕的时间很短,亦没有任过高职,一直隐居家乡崇安山中。《暮归山中》此诗即写作者山居生活片断,具有浓厚的田园风味。从诗中景物看,诗作描写的是一个秋初的傍晚,诗人刚好外出归来的情景。

作者简介

蓝仁

蓝仁

元末明初诗人

蓝仁(1315—1386),字静之,崇安(今属福建)人。元末,清江人杜本隐居武夷,崇尚古学,蓝仁与其弟蓝智同往师之。杜本授以任士林诗法,蓝仁遂谢科举,一心为诗。后辟为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临濠,居琅琊数月,放归,以老寿终。其诗骨格老苍,常能造成一种浑成的境界,颇见工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认为:“闽中诗派,实其昆友倡之。”著有《蓝山先生诗集》六卷。其生平见于《明史》卷二八五《陶宗仪传》及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