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
释义据茯苓的本性,能与松树做长久的朋友,为人类却老延年。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
译
注
赏
拼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何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作品简介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组诗五言排律,第二首诗以涧松喻苏轼,谓其虽大才而不得其用,却声名远播;又以菟丝自喻,希望自己能与青松长久相依。这两首诗皆用比体。
创作背景
元丰元年(1078),黄庭坚任北京国子监教授时,写了一封信给正在徐州的苏轼,并附上古诗二首,表示自已的倾慕之情,苏轼也和了诗,两位诗人从此相交,终生不渝。苏轼早年政治上偏于保守,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屡遭贬斥,历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的地方官,较关心人民的疾苦,做官时也做了一些好事。苏轼是宋诗革新的主将,他的诗内容比较充实,想象力丰富,豪放自然,艺术形式变化多端,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后人比之为宋代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