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出处出自两汉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

释义我上坟地来看看母亲的坟墓,活着的和死去的永远分离了。

驾出北郭门行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作品简介

《驾出北郭门行》是汉末文学家阮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主要借作者与孤儿的问答,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下后母折磨孤儿的家庭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心,和对于受害者的无限同情。全诗富有乐府民歌风味,语言质朴,运用对话和白描手法,所写故事情节贴切逼真,行文质朴,生动感人。

创作背景

《驾出北郭门行》该诗见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题下仅有阮瑀此作一首。大约是阮瑀学习汉代乐府而自制的新辞,取篇首的五字为题目。一日,作者驾车出城向北行驶,途中遇到一位被继母虐待而在亲生母亲坟头哭诉的人,作者询问其哭泣因由,于是作者写下该篇以警示后人。

作者简介

阮瑀

阮瑀

东汉末年文学家

阮瑀(165—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汉末三国时期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在曹操手下先后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仓曹掾等职。他的文章在当时享有盛名,所著《文质论》,对矫正当时浮靡的文风有一定作用。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著作有《阮元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