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

sēn sēn zhí gàn bǎi xún gāo qīng míng lín
wàn fēng shēng chéng xiǎng qiān shān yuè zhào guà qiū yīn
yīn fèn rǎng zāi péi gān kūn zào huà xīn
láng miào cái yīng jiàn shì liáng jiàng xiāng qīn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古松》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即写古松的茂盛与高耸,且独立丛林之外;颔联拓开背景,千山万壑,风生月照,渲染衬托,突出形象;颈联议论,看似代古松发言,实则是说古松秉天地之心,立身纯洁;尾联说古松材为世出,正逢廊庙需求之际,然而,若无良匠,其他人就不要随意采伐了。此篇所写古松,形象高俊,立身纯洁,既具献身精神,有具处世理性,确是诗人自我写照。此诗艺术形象鲜明,从高、低、远、近等多种角度来描绘古松,视觉的移动面极宽,又加上风响、月照等等,使画面繁复而又清晰可赏。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