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宣上人频见过

guǎng广xuānshàngrénpínjiànguò
sān bǎi liù xún cháng rǎo rǎo chōng fēng chén āi
jiǔ cán cháo shì kōng kuì gāo sēng shuò wǎng lái
xué dào qióng nián suǒ yín shī jìng wèi néng huí
tiān hán yóu rén shǎo hóng chuāng qián yǒu duī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广宣上人频见过》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说明了屡遭广宣上人打扰的情况;颔联和颈联自谦言愧,读书没有所得,辜负了这位上人;尾联说寺庙红叶堆积无人打扫,委婉地表达了对广宣上人的不满。整首诗平易坦荡,不用事,不屈己徇人,言语之间颇能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 [1]张敏杰,张瑞麒编著.韩愈: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69-73
  • [2]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01: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