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dōng lín jié shí guān cāng hǎi
shuǐ dàn dàn shān dǎo sǒng zhì
shù cóng shēng bǎi cǎo fēng mào
qiū fēng xiāo hóng yǒng
yuè zhī xíng ruò chū zhōng
xīng hàn càn làn ruò chū
xìng shèn zhì zāi yǒng zhì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即207年)在北伐告捷后,带领军队返回南方,当他行至秦皇岛时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此诗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

作者简介

曹操

曹操(魏武帝)

三国时期魏国政权奠基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县人。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