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清浅路横斜,日暮牛羊自识家。

出处出自宋代方士繇的《崇安分水道中

释义曲曲折折的山路旁边,清浅的小溪流水哗哗。日落时分,牛羊悠悠地走着,自己也能回家。

崇安分水道中

溪流清浅路横斜,日暮牛羊自识家。

梅叶阴阴桃李尽,春光已到白桐花。

作品简介

《崇安分水道中》是宋代诗人方士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是说,放牧在清浅溪流边的牛羊,到了傍晚,能在那交错四出的歧路中自己回家,不会迷失,这景象使诗人欣然有感,若有所悟。后二句是说,春天因春花而显出风光美好,到了夏天,春花虽然凋落,但大自然仍有鲜花开放,所以风光依然美好,好象春光轮班换家似的。全诗通过吟咏闽中山野的初夏景色,抒发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欣然情怀,清淡明丽,人在画外,而情在景中。

创作背景

《崇安分水道中》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方土繇对山水风光情有独钟,经常爬山涉水,穿山走林,此诗即是诗人某年初夏在福建崇安的分水岭上一路山行即景而作。

作者简介

方士繇

方士繇

南宋理学家

方士繇(1148—1199),字伯谟,一字伯休,号远庵,莆田(今属福建)人。朱熹的弟子,精于《易经》,以讲授为业。他父亲方丰之虽是吕本中的学生,但他的诗歌却接近范成大,受江西诗派影响不多。有《远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