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释义手提着倚天长剑,再一次亲临指点!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作品简介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五言古诗。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浩瀚的长江的气势及大禹治水的功绩。第二部分由写长江转到写洞庭、青草二湖湖水侵蚀农田,造成“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的情况。第三部分写作者希望大禹“复生”,通过兴修水利,实现“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的愿望。这首诗巧用比兴,全诗想象奇特,气格豪迈,笔力雄健,一气呵成。
创作背景
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在长安接受了杭州刺史的任命。因宣武军作乱,汴路不通,便绕道襄、汉,经蜀江至洞庭湖口,目睹湖水泛滥,淹没民田,因而作了《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这首诗抒发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