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出处出自唐代杜甫的《祠南夕望

释义江边的风景随着百丈竹索不断变换,孤舟在斜阳下缓缓前行。

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作品简介

《祠南夕望》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以江色之广、孤舟之小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江面的壮阔,又勾勒出诗人孤独漂泊的形象;颔联表达诗人虽有兴趣却无力远行的无奈,而“目断更云沙”则进一步展现出他对远方无尽的向往与凝视,却只能徒增惆怅;颈联运用神话传说,写出一派凄迷、幽美之景;尾联对这片清绝之地发出万古长叹,既是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也是万古一长嗟,情韵悠长。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