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北楼

běi lóu 西 wàng mǎn qíng kōng shuǐ lián shān shèng huà zhōng
tuān shàng liú shēng ruò jiàn chéng tóu cán yuè shì gōng
chuí gān竿 xiàn pán lǎo dào yóu sāi shàng wēng
wèi wèn biān tíng gèng shì zhì jīn qiāng yuàn qióng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金城北楼》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勾画了秋天夜晚金城及其周围山川的壮丽森严景象。颔联描写了边疆凄清的生活场景。后两联由写景而抒情,或借用典故,或直接发问,抒写了作者对广大戍边战士的同情和力求早日平息战乱、安定边土的愿望。全诗风格具有明快苍劲的特色,情感表达颇为含蓄,后人多誉其有“兴象”。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