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yóu 西 yuán xiě yōu qíng
chí yáng liè shù dān róng
shàng yǒu niǎo huái怀 chūn xiàng míng
qiān rèn cóng zhī xiǎn zhēng
pái huái néng zhū wàng ěr xíng
fēng biāo yáng chén bái míng
huí shēn kōng fáng tuō mèng tōng jīng chéng
rén tiān wéi bìng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杂诗》是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首句“日暮游西园”标出自己的行动,次句“冀写忧思情”标出自己的情感抒发,其余各句分头叙写此二者。诗人游园时见池边树上“特栖鸟,怀春向我鸣”,慨叹不能相从,于是表达一种哀怨之情,把作者对曹植深切思念又不敢同他公开交往的矛盾心情表达得十分精到。全诗写得深情绵邈,哀婉动人,而“正言若反”(《老子》)的结尾,更使作品显得深沉含蓄,韵味无穷。

作者简介

王粲

王粲

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曾受到学者蔡邕的赏识。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备受曹操重用,官拜侍中,赐爵关内侯,在兴革制度、谋划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曹操征吴,病死途中。王粲一生以文才而闻名天下,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又是“建安七子”之一,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为“七子之冠冕”,著有诗、赋、论等60篇。多篇作品收入《文选》。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成《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