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䱇篇

xiā shàn yóu huáng liáo zhī jiāng hǎi liú
yàn què fān chái ān shí hóng鸿 yóu
shì shì chéng míng chóu
jià yán dēng yuè rán hòu xiǎo líng qiū
guān shàng rén shì wéi shì móu
chóu gāo niàn huáng jiā yuǎn huái怀 róu jiǔ zhōu
jiàn ér léi yīn měng zòng héng
fàn áo áo shuí zhī zhuàng shì yōu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鰕䱇篇》是汉末三国文学家曹植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可分两层。前十句是对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轻蔑讥斥;后六句是对胸怀大志的壮士的崇高赞美,同时抒发他们不被人知的痛苦。此诗多用典故和比兴手法,产生了既蕴藉深沉、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诗中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感奋交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千古同慨的悲壮之境。

作者简介

曹植

曹植

三国时期文学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