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陇西行四首》是唐代诗人陈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咏史边塞诗的中心主题是反对穷兵旧武的侵略战争,主张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第二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在家中苦若相思并期待戍边战士回家的妻子和情人们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沉痛控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誓扫匈奴(1)不顾身,五千貂锦(2)丧胡尘(3)。
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可怜无定河(4)边骨,犹是春闺(5)梦里人。
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注释
(1)匈奴:古代一支游牧民族,先秦时即已兴起,有山戎、鬼方、猃狁、混夷、胡等名。汉时最为强盛,曾给中原王朝以极大威胁。
(2)貂锦:貂,一种动物,皮毛很珍贵。汉时,帝王的侍从有取其尾饰于冠上者。《汉书·燕刺王旦传》:“郎中侍从者,著貂羽、黄金附蝉,皆号侍中。”锦,此指锦衣。后世有以“貂锦”为军人服装之代称,但不常用。刘禹锡《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镇太原》:“十万天兵貂锦衣,晋城风日斗生辉。”此诗中的“貂锦”是指边塞将士。
(3)丧胡尘:死于胡地。
(4)无定河:按无定河有二,此指源出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的无定河,经陕西流入黄河,因流急沙多,深浅不定而得名。无定河一带,正是胡人老营,战事最烈的地方。
(5)春闺:女子的住屋,此指战死者的妻子。
创作背景
《陇西行四首》这组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847—860)年间陈陶游学长安之时。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国事式微,战争频仍,边境不断遭受少数民族侵犯和骚扰。陈陶所处时代,战乱之惨酷频仍,已臻极致。这组诗无疑针对现实而发。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秦似.唐诗新选.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682
- [2]赵红.唐诗选.西安: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2014:382
- [3]孙建军.全唐诗选注.北京:线装书局,2002:4816-4817
- [4]刘敬余.唐诗宋词鉴赏.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282
- [5]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59
- [6]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03-704
- [7]李之亮.唐宋文库(诗歌卷)边塞诗精华.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