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不见

jiā shào jīn táng hǎi yàn shuāng dài mào liáng
jiǔ yuè hán zhēn cuī shí nián zhēng shù liáo yáng
bái láng běi yīn shū duàn dān fèng chéng nán qiū cháng
shuí wèi hán chóu jiàn gēng jiāo míng yuè zhào liú huáng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独不见》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刻画了一位对远戍丈夫刻骨相思的闺中贵妇形象。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思妇的哀怨,以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明月照流黄来烘托离愁别恨。全诗情思缱绻,辞藻典雅,韵味悠深,意境鲜明,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温丽高古之佳篇。

作者简介

沈佺期

沈佺期

唐代著名诗人,律体开创者

沈佺期(656 — 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谗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诗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流放时期的作品,则多对其境遇表示不满。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