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谒三忠祠

shān xiāo xiāo fēng yòu chuī liǎng làng zhì jīn bēi
shēng wàng huāng diàn殿 shí zǎi chóu rén lái
hǎi shuǐ yǒu mén fēn shàng xià jiāng shān xiàn huá
tíng zhōu jiān nán wèi xiàng cāng tái jiù bēi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崖门谒三忠祠》是清初诗人陈恭尹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总写诗人情绪;颔联描写诗人拜古祠,敬忠烈,表明自己平生与古代仁人相同;颈联叙述复明无望,向山海发出抱怨;尾联表明对忠烈的敬仰,也吐露诗人的心声。全诗借凭吊三位忠烈,将古今融为一炉。抒写亡国哀痛,格调沉郁深切,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作者简介

陈恭尹

陈恭尹

清初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十二岁丧母,十四岁明亡,十五岁补南明唐王朝诸生而同年唐王兵败被杀,十七岁时父亲陈邦彦因参加桂王朝抗清被捕就义,全家遇难,只他一人幸免逃匿。因继父志,不肯事清,辞家远游。后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自称罗浮布衣。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工诗,沉郁顿挫,多写亡国之痛。有《独漉堂集》。终生不在清朝应试和出仕,保持遗民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