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

shí nán nián huāng shì kōng xiōng 西 dōng
tián yuán liáo luò gān hòu ròu liú dào zhōng
diào yǐng fēn wéi qiān yàn gēn sàn zuò jiǔ qiū péng
gòng kàn míng yuè yīng chuí lèi xiāng xīn chù tóng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望月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全诗句句扣紧主题,言辞清丽,不加雕饰,淡而有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