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人
萧推(?—548),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智进。萧机弟。少清敏,好属文,深为萧纲所亲赏,与萧晔等并预密宴,号东宫四友。梁武帝普通六年,以王子封南浦侯。历宁远将军,迁淮南、吴郡太守,所临常赤地大旱,人号“旱母”。侯景之乱,守东府,城陷被害。
萧推的诗
1首刘孝先(生卒年不详),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七弟。善五言诗,工画。初为武陵王法曹、主簿,王迁益州,随府转安西记室。承圣中,与兄孝胜俱随武陵王纪军东出峡口,兵败,至江陵,元帝以为黄门侍郎,迁侍中。兄弟并善五言诗,见重于世。文集值乱,不具存。今存诗六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刘孝先的诗
6首释智恺(518—568),南朝陈时僧。江都人,俗姓曹。初与法泰等同往广州奉祈真谛。恺以实学且能撰文,乃与真谛对译《摄论》,阅七月,文疏并成。后又对译《俱舍论》,仅十月,而成文疏八十三卷。陈废帝光大二年,于智慧寺开讲《俱舍论》,至八月讲未毕卒。
释智恺的诗
1首顾野王(519—581),南朝梁、陈间官员、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字希冯,原名体伦,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著《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