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

出处出自唐代杜甫的《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释义我到梓州的东面游历,见到他的遗迹留在涪水旁边。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

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

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

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

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

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

作品简介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分三段,前八句为第一段,将诗篇引起书画。中间八句为第二段,记书画遗迹。垂露四句,言书。西方四句,言画。最后四句为第三段,从题外推开作结。

创作背景

薛稷(649—713),中国唐代书画家,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于少保、礼部尚书,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宝应元年(762),杜甫在通泉县慧普寺见到薛稷题写的一块匾额和一面壁画,颇有感触,遂作《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此诗。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