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

出处出自唐代骆宾王的《至分水戍

释义行役在外总是令人心情忧伤,何况又正逢这引人悲怆的分水岭。

至分水戍

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

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

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

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

作品简介

《至分水戍》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分水岭一带幽暗的山崖、急咽的水流景象,抒发了戍守边地的凄凉悲怆之情。全诗格调低沉悲痛,诗人运用“咽”“幽”“阴”“晦”“寒”等词,营造了浓重的阴湿悲冷的气氛,隐约传达出心志受阻的意蕴。

创作背景

根据诗题诗意,《至分水戍》这首诗当为骆宾王远离家乡、行役在外之时作于边地分水岭的戍楼,时令为秋天,而其具体创作年份难以确考。

作者简介

骆宾王

骆宾王

唐代著名诗人

骆宾王(约626—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曌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