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出处出自明代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释义我此生幸运地遇到圣人在南国兴起,战乱刚刚平息,国家正致力于休养生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作品简介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一支祖国统一的赞歌,作者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长江滚滚东去,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国家一统、天下太平的向往。前八句描写了从台上眺望时所见景色,次四句承上叙述自己的怀古之情,接着八句是说从三国到六朝以这个地方为舞台发生了多次战乱,最后四句赞颂了朱元璋的新王朝并以祈愿和平作结。全诗笔力雄健,音韵铿锵,舒卷自如,气势纵横。

创作背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明代开国未久之际。作者生当元末明初,饱尝战乱之苦。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思潮起伏,有感而作。

作者简介

高启

高启

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他的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他的诗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