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女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作品简介
《浣花女》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开头四句着重写浣花女的劳动生活;中间四句写农村男女婚嫁风习;末四句写了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妇女,另一种婚嫁风尚,以及由这种婚嫁风尚带来的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结局。诗中通过农村少女姑娘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译文注释
译文
江头女儿双髻丫(1),常随阿母(2)供(3)桑麻。
江边有个姑娘头上梳着双角髻丫,常常跟着阿妈每天采桑又是绩麻。
当户(4)夜织声咿哑(5),地炉豆秸煎土茶。
晚上纺线对着门儿纺车声音咿呀,地边炉上豆秸哔剥正在煎熬土茶。
长成(6)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7)车。
长大以后离开爷娘嫁到附近人家,门对门儿几步就到不用乘车备马。
青裙竹笥(8)何所嗟,插髻烨烨(9)牵牛花。
青布裙竹篾箱毫不伤叹低了身价,髻边插着牵牛花儿多么光彩焕发。
城中妖姝(10)脸如霞(11),争嫁官人慕高华。
城里那些妖媚女子脸儿好似云霞,争着嫁给大官贵人慕他富贵荣华。
青骊(12)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13)抱琵琶。
哪天丈夫骑着黑马远走海角天涯,年年春天哀愁忧伤独自弹着琵琶。
注释
(1)双髻丫:未成年的女子把头发编成小辫,盘于头顶左右两边。苏轼《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诗:“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
(2)阿母:母亲。
(3)供:从事。
(4)当户:对着门户。
(5)咿哑:织机声。
(6)长成:长大成人
(7)不上:不到。
(8)青裙竹笥:喻嫁奁之菲薄也。《后汉书·戴良传》:“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疎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苏轼《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诗:“火冷饧稀杏粥稠,青裙缟袂饷田头。”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制盛器。
(9)烨烨:烨(yè),光彩夺目的样子。一作“灿”。《诗经》:“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崪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0)妖姝:妖艳的女子。
(11)脸如霞:脸泛红貌。韩偓诗:“背人细捻垂胭鬓。向镜轻匀衬脸霞。”张耒 《上元都下二首》:“淡薄晴云放月华,晚妆新晕脸边霞。”
(12)青骊:黑色的马。
(13)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创作背景
本诗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七月作于成都。这以前,陆游曾在成都城西外的笮桥寓居,跟当地的农民有较多的接触。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陆游.陆游诗.武汉.崇文书局.2014.139
- [2]张永鑫,刘桂秋 译注.陆游诗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