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作品简介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是毛泽东同志在1961年纪念鲁迅先生诞辰时写的两首七言绝句,后人根据抄件刊印,并加《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标题。全诗凝练沉挚、铿锵有力、情感炙热、寄寓深刻,以恢弘的气度评说了鲁迅先生的人格和诗品,热情赞扬鲁迅先生在国民党反动派黑暗势力统治下勇于周旋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歌颂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和刚烈的血气。
译文注释
译文
【其一】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4),刀光剑影任翔旋(5)。
您的博大胆识就像铁石一样坚定不移,在刀光剑影里也能随意朝翔周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6),犹制小诗(7)赋管弦(8)。
当左联的二十三烈士在上海龙华被杀,您度过了个不眠之夜,写下那首动人的小诗歌唱他们。
【其二】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9), 忧忡为国痛断肠。
您的故乡绍兴有鉴湖,有越王台,那是一个自古出名人的地方。您为了国家忧心忡忡,甚至痛心得要断肠。
剑南歌(10)接秋风吟(11), 一例(12)氤氲(13)入诗囊(14)。
从陆游的《剑南诗稿》、秋瑾的《秋风曲》,再到您的诗文,爱国的精神一脉相承,载入中国的诗歌史册,如兰草一样勃发着高贵的清香。
注释
(1)七绝二首:这两首诗为七言古绝,古绝为绝句的一种。
(2)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3)寿辰:生日,一般用于中老年人和尊者。这里指冥寿。
(4)博大胆识铁石坚:意为鲁迅胆大识博,是像铁石那样坚硬的硬骨头好汉。
(5)刀光剑影任翔旋:意为鲁迅在敌人的刀光剑影中,任凭刀剑飞翔回旋,毫不畏惧,从容坦荡。
(6)龙华喋血不眠夜:指1931年2月7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秘密杀害包括“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白莽、冯铿在内的革命青年共二十三人一事。喋血,血流遍地。
(7)犹制小诗:指鲁迅作《七律·无题》诗。
(8)赋管弦:指配上音乐。
(9)鉴湖越台名士乡:此句是说,鲁迅的故乡绍兴是古今名人荟萃之地。鉴湖,在浙江省绍兴市城西南两公里。附近有山阴(今绍兴)人陆游吟诗处的快阁。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亦是山阴人,自号鉴湖女侠。越台,即越王台,春秋时越王勾践在会稽为招贤士而建。
(10)剑南歌:指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所收诗作。
(11)接秋风吟:与秋风吟一起。秋风吟,指秋瑾作的《秋风曲》诗和被清政府杀害前书写的唯一供词“秋风秋雨愁煞人”。
(12)一例:意即一律、一样。
(13)氤氲:形容烟或云气很盛,这里比喻陆游、秋瑾与鲁迅的诗篇,富有诗味和爱国热忱。
(14)诗囊:装诗稿的袋子。
创作背景
1937年,当鲁迅逝世一周年之际,在延安举办了纪念会,毛泽东发表了专门的演说,深入地论述了鲁迅的精神,称赞了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后来毛泽东多次提到鲁迅。
196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鲁迅,毛泽东热情洋溢地写下这首诗。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周振甫.毛泽东诗词鉴赏[M].北京.中华书局.2013.193-195
- [2]向 飞.毛泽东诗词书法赏析[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284
- [3]吴正裕.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452-458
- [4]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诗词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86-187
- [5]龙剑宇.毛泽东诗歌风景线[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31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