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望之

念汝书难达, 登楼望欲迷。

天寒一雁至, 日暮万行啼。

饥馑饶群盗, 征求及寡妻。

江湖更摇落, 何处可安栖!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答望之》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五律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也流露了自己的漂泊感伤,同情民间疾苦和个人身世飘零的情怀交融在一起。以诗代信,是古代诗人交往的传统,写给至亲好友,行文自然真实亲切,诗中又多用双关语,更耐人寻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念汝书难达, 登楼望欲迷(2)

想给你书信又难以送到,登楼远望又一片迷茫。

天寒一雁至(3), 日暮万行啼(4)

在天寒时收到你的来信,落日黄昏群雁声声啼鸣。

饥馑饶群盗, 征求及寡妻(5)

灾荒连年可群盗富裕,苛捐杂税连孤苦寡妇也难免。

江湖更摇落, 何处可安栖(6)

江湖之乡更是衰败荒凉,何处能安居歇息!

注释

(1)望之:孟洋的字。孟洋信阳(今属河南)人,是何景明的内弟,又是同年和诗友,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卿,有诗集《有涯集》。

(2)望欲迷:视野模糊不清的状态。

(3)一雁至:喻望之来信。

(4)万行啼:雁阵悲鸣,又暗喻无数饥民悲啼。

(5)饥馑饶群盗, 征求及寡妻:意为饥民流离,盗贼猖獗,官府苛捐暴敛,连寡妇也不放过。饥馑,《尔雅》释,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这里代指灾荒。征求,搜刮聚敛。杜甫《又呈吴郎》:“已诉征求贫到骨,更思戎马泪沾巾。”

(6)江湖更摇落, 何处可安栖:意为草木凋零,社会凋蔽动荡不安,到何处安栖呢。江湖,泛指社会、民间。摇落,动荡、凋落。

创作背景

《答望之》这是何景明给孟洋(字望之)的答诗。据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孟洋乃何景明“外弟”。这首诗大致作于他罢官流落外地时。前此,望之有书来,故此以诗答之。

拼音版

wàngzhī

niànshūnán dēnglóuwàng

tiānhányànzhì wànxíng

jǐnráoqúndào zhēngqiúguǎ

jiānggèngyáoluò chùān

作者简介

何景明

何景明

明代文学家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因得罪刘瑾而落职,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事败,复起用,累官吏部员外郎,陕西提学副使。与李梦阳齐名,为前七子之一。有《大复集》。

参考资料

  • [1]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全解.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263
  • [2]叶君远 邓安生.元明清诗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186
  • [3]上海古籍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