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三首·其三

biān chéng shǐ使 xīn bēi qīn gēng zhī
bīng xuě jié fēng piāo zhǐ
bǎi jiàn rén cǎo shuí dāng chí
dēng chéng wàng tíng suì piān piān fēi shù
xíng zhě fǎn chū mén jiā
duō shí
tiān xià jìn wèi jiǔ liú
liǎo chóng zhī xīn lái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càn)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七哀诗·边城使心悲》是其第三首诗写边地的荒凉和人民为战争所苦,深刻反映了汉末动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强烈倾诉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哀思。

作者简介

王粲

王粲

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曾受到学者蔡邕的赏识。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备受曹操重用,官拜侍中,赐爵关内侯,在兴革制度、谋划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曹操征吴,病死途中。王粲一生以文才而闻名天下,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又是“建安七子”之一,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为“七子之冠冕”,著有诗、赋、论等60篇。多篇作品收入《文选》。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成《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