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译
注
赏 拼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作品简介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此诗作于763年,是诗人准备离蜀东行时,寄给故交李剑州的诗作。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李剑州,真诚地歌颂了他“能化俗”的政绩,并为他不受重用而鸣不平。诗的后半部分叙写作者的身世之悲和离别之情,意境更大,感慨更深。全诗由感叹故人境遇落墨,继而写到诗人自己,再由离别之情,写到对未来的预测,脉络清晰,一气贯通,起结有致,关合无痕。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使君(1)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你高风义节纵贯古今,却在寥落中困在剑州不得升迁。
但见文翁(2)能化俗(3),焉知李广(4)未封侯。
世人只知文翁能够移风易俗,却往往忘记了李广一生不得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路经滟灏滩时我一个人双鬓蓬松地望着自己的小船在水上起起落落。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6)。
这年月兵荒马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呢?也许是春风和煦的时节在仲宣楼中相见吧。
注释
(1)使君:指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名字不详。
(2)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3)俗:一作“蜀”。
(4)李广:西汉名将。
(5)滟灏:即滟滪滩,在四川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
(6)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创作背景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前一年,杜甫到过那里,和他有交往。这年,杜甫准备离蜀东行,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