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此诗作于763年,是诗人准备离蜀东行时,寄给故交李剑州的诗作。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李剑州,真诚地歌颂了他“能化俗”的政绩,并为他不受重用而鸣不平。诗的后半部分叙写作者的身世之悲和离别之情,意境更大,感慨更深。全诗由感叹故人境遇落墨,继而写到诗人自己,再由离别之情,写到对未来的预测,脉络清晰,一气贯通,起结有致,关合无痕。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使君(1)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你高风义节纵贯古今,却在寥落中困在剑州不得升迁。

但见文翁(2)能化(3),焉知李广(4)未封侯。

世人只知文翁能够移风易俗,却往往忘记了李广一生不得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路经滟灏滩时我一个人双鬓蓬松地望着自己的小船在水上起起落落。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6)

这年月兵荒马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呢?也许是春风和煦的时节在仲宣楼中相见吧。

注释

(1)使君:指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名字不详。

(2)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3)俗:一作“蜀”。

(4)李广:西汉名将。

(5)滟灏:即滟滪滩,在四川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

(6)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创作背景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前一年,杜甫到过那里,和他有交往。这年,杜甫准备离蜀东行,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拼音版

jiāngjīngnánbiéjiànzhōu

shǐ使jūngāojīnliáoluòsānniánzuòjiànzhōu

dànjiànwénwēngnénghuàyānzhīguǎng广wèifēnghóu

jīngyànshuāngpéngbìntiāncānglàngdiàozhōu

róngxiāngfénggèngchūnfēnghuíshǒuzhòngxuānlóu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