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英

杨朝英

元代散曲作家

杨朝英(生卒年不详),号澹斋,青城(今山东高青县西青城镇,一说即四川青城)人。与贯云石相友善,张之翰称其“灭除是非心,消落忧喜意”(《杨英甫郎中澹斋》)。至正年间,编有散曲选集《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使元人散曲多以传世,工散曲,《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碧海珊瑚”,杨维桢把他与关汉卿、庾吉甫、卢疏斋交列 。现存小令二十余首。
白贲

白贲

元代散曲作家

白贲(约1270—1330前),字无咎,先世为太原元水人,后迁钱塘(今杭州)。四十岁左右出仕。延祐中,以省郎出典忻州郡。至治三年(1323)为温州路平阳州教授,后为文林郎南安路总管府经历。他是南宋遗民诗人白挺的长子。善画,能散曲。是元散曲史上最早的南籍散曲家之一。《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支,套曲四套(其中残套一套)。其小令《鹦鹉曲》传诵甚广,和作者很多。
朱庭玉

朱庭玉

元代散曲家

朱庭玉(生卒年不详),一作朱廷玉,生平事迹不详。元散曲家,散曲作品现存小令4首,套数22套,见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北宫词记》。
宋褧

宋褧

元代诗人

宋褧(1294—1346), 字显夫,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

宋褧的诗

734首
姚燧

姚燧

元代文学家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迁居河南洛阳。少孤,为伯父姚枢所抚养,后被荐为秦王府文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散曲抒个人情怀之作较多,曲词清新、开阔;摹写爱情之曲作,文辞流畅浅显,风格雅致缠绵。与卢挚并称“姚卢”。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牧庵集》。
周文质

周文质

元代散曲作家

周文质(1285—1334),字促彬,祖籍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定居杭州。与钟嗣成交友二十余年,过从甚密。《录鬼簿》谓其“体貌清癯,学问渊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史。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平原隼”。散曲存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周德清

周德清

元代文学家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录鬼簿续篇》称其“又自制为乐府甚多,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又云:“故人皆谓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散曲现存小令一首、套数三套。
杜仁杰

杜仁杰

金未元初散曲家

杜仁杰(约1201—1283后),原名之元,号善夫;后改名仁杰,字仲梁,号止轩,长清(今属山东)人。出生于诗书之家,博学多才,诗文并佳,尤喜散曲,“德行文章冠冕南北”,但不出仕为官。金末隐居,与友人以诗篇唱和。入元后,屡经征召仍不出仕。颇受元好问赏识。曲作散佚严重,今仅存小令一首,套数四套。有《善夫先生集》。
凌云翰

凌云翰

元末明初诗人

凌云翰(1323—1388),字彦翀,号柘轩、避俗翁、五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凌云翰的诗

796首
陈草庵

陈草庵

元代散曲作家

陈草庵(1245—1330),名英,字彦卿,号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监察御史,中丞等职。现存小令二十六首。

陈草庵的诗

2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