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圞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么拨。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
【一煞】教太公往前那不敢往后那,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复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
【尾】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捱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笑杀我。
作品简介
《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是金末元初散曲作家杜仁杰创作的套曲。这套曲子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庄稼汉秋收后进城看戏的情形,再现了元代勾栏的建筑和院本、杂剧的演出情况,描绘真实具体,不仅剧场如见,演员的化妆和表演,剧本的名称和内容等,皆历历在目,保留了一份研究中国戏曲史的珍贵资料。全曲采用第一人称写法,故事情节完整,心理刻画入微,语言清新幽默,风格诙谐活泼。
译文注释
译文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3)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5)。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6)。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7)纸榜,不似那答儿(8)闹穰穰人多。
风调雨顺,百业安泰,都比不上咱农夫欢快。粮食、蚕桑收成都好,衙门里也没有什么税差摊派。在村里向神前许下还愿,所以来到城里将祭物购买。正从街头走过,见垂挂着一张花里胡哨的告示,那里特别热闹,人都挤挤挨挨。
【六煞(9)】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10)《调风月(11)》,背后么末(12)敷演《刘耍和(13)》。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14)。
门扇由木条钉就,一个人手撑着把手,“请!”“请!”一声声喊不绝口。“来迟的话,客满了,可就坐不进喽!”又说:“一场两段杂剧,《调风月》先演,《刘耍和》排后。”高声叫:“野鸡班子哪里不见?包场子的正班可是绝无仅有!”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15),见层层叠叠团圞(16)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17),往下觑却是人旋窝(18)。见几个妇女向台儿(19)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20),不住的擂鼓筛锣。
收了我二百钱放进了门,入门就见木制的看台,成个坡形,环状的座位一层又一层。抬头望戏台像个钟楼模样,朝下看只见黑压压的人群。戏台上坐着几位娘们,又不是求雨或社日要迎神娱神,为何她们敲锣打鼓忙个不停?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21),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22)。
一个女孩儿转了几圈,不多久引出一伙演员。中间那副净真是丢人现眼:扎巾,顶头上插支笔管;满脸涂着白粉,更抹上几道黑炭。不知他怎么混过一天?浑身上下,只穿件花布的直筒袍衫。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23),道了低头撮脚,爨(24)罢将么(25)拨(26)。
他念了些诗词,说了些韵语,口齿伶俐没错句。耍嘴皮有天没日,说不完的插科打趣。临末时低住了头,双脚并立,念了下场语。小品结束,开始了正剧。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27)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
一个演员扮演张财主,他改扮小伙计。两人边走边谈行向城里。见一个小妇人帘儿下站立,老财主百计千方想娶她为妻。请伙计去把亲提,豆谷米麦,布绢纱罗,索要了一批批。
【一煞】教太公往前那(29)不敢往后那(29),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复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30)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31)大笑呵呵。
他让财主往前挪就不敢往后挪,叫抬左脚便不敢右脚跨,翻来覆去花样大。张财主着恼将副净打,打折了手中的皮磕瓜。我只以为他脑袋开了花,只以为要打官司告到县衙,没想到全场竟放声笑哈哈。
【尾】则被一胞(32)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捱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33)笑杀我。
只被一泡尿涨得没办法,原想再看下去却憋得忍不下。这老王八差点儿把我笑杀。
注释
(1)般涉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
(2)耍孩儿:般涉调的一个曲牌名,也在正宫、中吕、双调的套数里运用,但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
(3)庄家:犹言庄稼汉,即农民。
(4)构阑:即勾栏,宋元时演出戏剧杂要的场所,因其以栅栏勾连围绕,所以叫勾栏。
(5)差科:差役,租税。
(6)纸火:祭拜鬼神用的香火。
(7)花碌碌:花花绿绿。
(8)那答儿:当时口语,即那里、那儿。
(9)煞:套数里煞尾的曲调。为了充分表达曲意,可以增加调数。调数大都倒数,像此曲的从“六煞”到“一煞”。这里“煞”曲是般涉调用的,句格与正宫、南吕、双调等的“煞”曲不同。
(10)院本:行院之本,即艺人演出时的底本。
(11)调风月:要演出的院本剧目,内容描述男女的调情戏弄。
(12)么末:金元间北杂剧的俗称。
(13)刘耍和:要演出的杂剧剧目。
(14)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夸说自己的演出非赶散的班子可比。赶散,指赶场的散乐。妆哈,即装呵,指勾栏里的演出。
(15)木坡:指观众坐的看台。
(16)团圞:团圆,环绕。这里形容三面围定戏台的半圆形。
(17)钟楼模样:指戏台。
(18)人旋窝:指拥挤的观众。旋窝,即漩涡。
(19)台儿:指前台中间靠后边的座位,是伴奏乐贡的女艺人坐的,当时叫作乐床。
(20)迎神赛社:旧时民间习俗。每逄神诞日,群众敲锣打鼓迎神出庙,周游街巷,谓之迎神赛社。
(21)央人货:即殃人货,犹言害人精。
(22)直裰:长袍。
(23)临绝末:指临近艳段结束的时候。
(24)爨:宋杂剧、金院本的开场戏,也叫艳段。
(25)么:即么末,指杂剧。
(26)拨:开始表演。
(27)行行行说:边走边说。
(28)有意铺谋:想方设法。铺谋,设计。
(29)那:同“挪”,动的意思。
(30)皮棒槌:也叫皮磕瓜,是副末打诨时用的,槌头用软皮包棉絮做成,打时不会痛。
(31)刬地:平白无故地。
(32)胞:同“泡”。
(33)驴颓:驴的雄性生殖器,骂人的话。
创作背景
关于《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此曲的创作时间和地点,有学者认为是杜仁杰中年时期在东平做幕宾时的作品,所反映的是元初山东杂剧演出和勾栏形制;也有学者认为是杜仁杰早年在汴京居住期间创作的作品,所反映的是金末汴京杂剧演出和勾栏形制;还有学者认为此曲当写于蒙古帝国经济已得到恢复的时期,即约在杜仁杰的晚年。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4-6
- [2]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11-15
- [3]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1-12
- [4]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14
- [5]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北京.线装书局.2012.15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