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八首·其三
译
注
赏
拼
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创作背景
北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元丰年间(1078——1085)重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由监察御史李定等人告发,在神宗的默许下,元丰二年 (1079年),苏轼被抓进御史台狱受审,称为“乌台诗案”。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以乌台诗案为界,黄州贬谪生活,使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渐转向旷达醇熟、空灵隽永、朴质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