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
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译
注
赏
拼
咏笛材,时太守闾丘公显已致仕,居姑苏。后房懿卿者,甚有才色,因赋此诗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作品简介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下片忆写赵晦之吹笛侍儿的吹笛才能。此词虽为赠乐妓之作,却无香软丽蜜之态,反而借描写乐妓歌舞而追高溯远,自抒情怀。以景起兴,景事融合,由近及远,巧妙化用史事,使词篇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情趣。
创作背景
关于《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这首词的创作年代主要有两说,一说为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五月,苏轼“过无锡作水车诗,至金阊游虎邱寺,与刘述会于虎邱,王晦以斋素祈雨不至,翌日饮于阊氏公显家,席间而作,并有诗,赠懿卿作《水龙吟》。”(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另一说据薛本《苏文忠公全集》,此词作于元丰八年(1085)十月,为苏轼赴登州经涟水时,赵晦之从藤州知州任上新归,故顺笔而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