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塔
译
注
赏
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作品简介
《屈原塔》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嘉祐四年(1059)丁忧结束后,举家迁往汴京途径忠州时写下的一首诗。此诗表达了苏轼身处逆境而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情感。全诗运用白描、夸张、推理、反衬等多种艺术手法,将屈原持志之高洁与作者的无限景仰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跃然于纸上。
创作背景
《屈原塔》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冬季,苏轼在为母亲守孝期满后,随父亲苏洵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即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没有任何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而此时,距屈原投汨罗江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身为一代青年才俊的苏轼,在两年前就进士及第,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于是有感于屈原的高洁品性,和后人对屈原的尊崇,写下这首五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