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吴兴杂诗》是清代学者阮元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写吴兴周围河流纵横交错,分支遍及千家万户,既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也为农民进行水生植物生产交代了自然条件.后两句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农民进行种菱种稻种荷花等多种水生植物生产的繁忙场面,而且反映了农民因地制宜,根据湖泽沼地水位深浅,合理安排种植品种的科学态度。诗句平易浅近,既有一种纯真自然的情趣,也有发人深思的理趣。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交流四水(1)抱城斜(2)散作(3)千溪(4)(5)万家。

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

深处(6)(7)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注释

(1)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四条河流交错地流通。交流,交叉沟通。四水,湖州城附近有西苕溪、东苕溪,二水合成霅溪,另有一条东去的运河。

(2)抱城斜:绕着城斜流。斜,指环城的河流并不是和城墙构成平行直线而是斜斜地流着。

(3)散作:分散成。

(4)千溪:很多条流水。千,与后面的“万”同用以形容数量多,均不是确数。

(5)遍:遍及。

(6)深处:水深的地方。

(7)菱:水生草本植物,果实叫菱角,可食。

创作背景

阮元在做浙江巡抚时,颇为关心百姓及农事,不时出外巡视民情,因此对地方的山川形势比较熟悉,这首《吴兴杂诗》便作于嘉庆二年(1797)。在江南水乡,地处太湖南面的吴兴(今浙江湖州)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苕溪、霅溪、苎溪、吴兴塘等四水在这里汇流,这些干流又有无数分支遍布城外农郊。临水屋舍毗连,人烟稠密。人们利用天然的水利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发展生产,美化环境,把家乡变成米粮之仓,此诗即描写吴兴的田园风光。

拼音版

xīngshī

jiāoliúshuǐbàochéngxiásànzuòqiānbiànwànjiā

shēnchùzhònglíngqiǎnzhòngdàoshēnqiǎnzhònghuā

作者简介

阮元

阮元

清朝中期官员,被尊为一代文宗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清东苏仪征(今属江苏)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工、兵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自任。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注疏校记》,主编《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其文崇尚骈丽,其诗出入中晚唐与两宋。

参考资料

  • [1]楚庄.《元明清诗选》.天津.新蕾出版社.1984.128
  • [2]张志兴.《绝句精选》.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336
  • [3]卢如山.《绝句选译》.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301
  • [4]李昌宗,黄蓉.《中国古代山水诗选读》.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