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太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太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太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太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1)直上九万里。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假令(2)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3)沧溟(4)水。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5)殊调(6)(7)(8)大言(9)皆冷笑。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宣父(10)犹能畏后生,丈夫(11)未可轻年少。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注释

(1)扶摇:乘风。扶,一作“抟”(tuán)。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2)假令:假使,即使。

(3)簸却:激起。

(4)沧溟:大海。

(5)恒:常常。

(6)殊调:特殊论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7)闻:一作“见”。

(8)余:我。

(9)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10)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宋本“宣父”作“宣公”。

(11)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拼音版

shàngyōng

péngtóngfēngyáozhíshàngjiǔwàn

jiǎlìngfēngxiēshíxiàláiyóunéngquècāngmíngshuǐ

shìrénjiànhéngshūdiàowényánjiēlěngxiào

xuānyóunéngwèihòushēngzhàngwèiqīngniánshào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 [1]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203-204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7
  • [3]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