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作品简介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刘敞到扬州任职时所作。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词人几年前在扬州所建的平山堂并抒发人生的感慨。全词通篇文字鲜明生动,情感豁达温愉,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其格调疏宕豪迈,在欧词中极为少见,对后来苏轼的豪放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译文注释
译文
平山(4)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5),手种堂前垂柳(6),别来(7)几度春风。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烟雨茫茫。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后又过了几个春光。
文章太守(8),挥毫万字(9),一饮千钟(10)。行乐直须(11)年少,尊(12)前看取衰翁(13)。
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一饮千杯很豪爽。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已白发苍苍。
注释
(1)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又名“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2)刘仲原甫:当指刘敞。庆历进士,曾官知制诰、集贤院学士等,是欧阳修的年辈稍晚的朋友。
(3)维扬:扬州的别称。
(4)平山:即平山堂,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修建,后成为扬州名胜。
(5)山色有无中:此处借用王维《江汉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句意。
(6)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7)别来:分别以来。当时作者离开扬州大约八年。
(8)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一说“文章太守”是作者用以指刘敞。太守,汉代官名,即宋代的知州。
(9)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10)千钟:饮酒千杯。钟:古代酒器。
(11)直须:就该,正应当。
(12)尊:通“樽”,酒杯。
(13)衰翁:词人自称。当时作者五十岁。
创作背景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此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知州,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江苏南京)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平,故名“平山堂”。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任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写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林冠群 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4-86
- [2]叶嘉莹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0-22
- [3]徐培均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