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水边沙外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作品简介
《千秋岁·水边沙外》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字面上看,此词以“春”贯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时间的跨度,将不同的时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融合为一,创造出完整的意境。实质上,该词也将今与昔,政治上的不快和爱情上的失意交织在一起,或谈政治理想破灭,或说个人容颜衰老,反复咏叹,缠绵凄恻,最终落脚点在一无边无际的“愁”上,感情极其忧伤,催人泪下。全词自写情怀,外婉约而内异常激烈,颇能概括秦观一生遭遇及性格特征,可谓性灵之作。
译文注释
译文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2)。飘零(3)疏酒盏(4),离别宽衣带(5)。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流莺在花丛,轻巧的啼啭声,听来太急促,太细碎。啊,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日复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相知相惜的挚友,迢迢阻隔,眼前,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对。
忆昔西池(6)会,鹓鹭(7)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8)清梦(9)断,镜里朱颜(10)改。春去也,飞红(11)万点愁如海。
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弛如飞。不料风云突变,如今,看携手同游处,剩几人未折摧?啊,秉舟绕过日月,那梦已断毁,只有镜中古铜色,照出红润的容颜已非。春,去了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推。
注释
(1)千秋岁:词牌名。又名“千秋节”。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
(2)碎:形容莺声细碎。
(3)飘零:飘泊。
(4)疏酒盏:多时不饮酒。
(5)宽衣带:谓人变瘦。
(6)西池:故址在丹阳(今南京市),这里借指北宋京都开封西郑门西北之金明池二秦观于元祐间居京时,与诸同僚有金明池之游会。
(7)鹓鹭:鹓(yuān)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隋书·音乐志》:“怀黄绾白,鹓鹭成行”,鹓鹭即指朝廷百官。飞盖,状车辆之疾行,出自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这里代指车。
(8)日边:见《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入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间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口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边喻京都帝王左右。
(9)清梦:美梦。
(10)朱颜:指青春年华。
(11)飞红:落花。
创作背景
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元祜党人”纷纷被贬。这首词就是秦观被贬之后的作品。至于写作时地,一说是绍圣二年(1095)谪处州(今浙江丽水)时所作;一说是绍圣三年在谪郴州途中作于衡阳。
秦瀛《重编淮海先生年谱节要》:“绍圣二年乙亥(1095)少游“在处州……又游府治南园,作《千秋岁》词。后范成大爱其‘花影莺声’之句,即其地建莺花亭。”但吴曾《能改斋漫录》及曾敏行《独醒杂志》都说是作于衡阳,后呈孔毅甫。细考秦观于绍圣三年由处州被贬再去郴州,他经衡阳时已届秋冬,这与其擅长精确的描写特定环境中景物与情思,以及此词所写春景春情不合。该词应当是作于处州,至衡阳后抄录呈给太守孔毅甫。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林音等编著.婉约词三百首注析.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69
- [2]范晓燕.宋词三百首赏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22-124
- [3]王克俭.秦观诗词选.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97-99
- [4]孙崇恩.北宋婉约派四大名家词.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62-64
- [5]天人主编.唐宋诗词名篇鉴赏辞典.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