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润玉笼绡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作品简介
《踏莎行·润玉笼绡》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词作。此词写端午节怀人感梦,表现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上阕写梦境,句句写梦,却始终没有点破是梦;下阕写醒后的情思和愁闷,前两句写午梦方醒,揭出上阕全为梦境,结尾两句词笔再转,由梦中回到眼前,借写所见夜雨景致,暗抒从午梦初醒至夜雨洒落、晚风吹拂这段时间内的幽思和哀愁。全词构思严密,语言凝练,用记梦来抒情,用虚幻之笔,写梦幻之感,把梦幻与真实错杂合糅为一。
译文注释
译文
润玉(2)笼绡(3),檀樱(4)倚扇。绣圈(5)犹带脂香浅。榴心(6)空叠舞裙红,艾枝(7)应压愁鬟乱。
柔润如同白玉的肌肤,罩着菲薄透明的纱衣。用罗绢团扇轻轻遮蔽着浅红的樱桃小口。脖颈上围着绣花圈饰,还散发着淡淡的脂粉香气。大红的舞裙上,石榴花的花纹重重叠起,艾草枝儿斜插着舞乱的发髻。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8)。香瘢(9)新褪红丝腕(10)。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11)叶生秋怨。
午梦迷离。梦中历尽千山万水,其实看窗前的月影,只是片刻转移。手腕上红丝线勒出的印痕刚刚褪去。江面上的雨声淅淅沥沥,却无法望到思念中的你。只有萧萧的晚风吹着菰叶,那境味简直就像已经到了秋季。
注释
(1)踏莎行:词牌名。调名从唐韩翃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而来。双调十句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2)润玉:即玉润,比喻润泽如玉,指肌肤。
(3)笼绡:薄纱衣服。
(4)檀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檀,浅红色。
(5)绣圈:绣花圈饰。
(6)榴心:形容歌女红色舞裙上印着重叠的石榴子花纹。
(7)艾枝:端午节用艾叶做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见《荆楚岁时记》。
(8)一箭:指刻漏。古代计时工具。
(9)香瘢:指手腕斑痕。
(10)红丝腕:民俗端午节以五色丝系在腕了以驱鬼祛邪。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见《风俗通》。
(11)菰:水生植物,也称茭白,可作菜,子实可食。
创作背景
《踏莎行·润玉笼绡》这首词是作者在端午之日忆念他苏州去姬的感梦之作。在词人的词集中有大量的作品主题都是怀念他一去、一死的苏、杭二妾。据杨铁夫《吴梦窗事迹考》断定,这首《踏莎行》就是为怀念苏州姬妾而作。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94-295
- [2]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894-898
- [3]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成都:巴蜀书社,2011:408
- [4]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44-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