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复制 复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重为轻根,静为(1)君。是以君子(2)终日行不离辎重(3)。虽有荣观(4)燕处(5)超然,奈何万乘之主(6),而以身轻天下(7)轻则失根(8)(1)则失君。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注释

(1)躁:动。君:主宰。

(2)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3)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4)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指华丽的生活。

(5)燕处:安居之地;安然处之。

(6)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7)以身轻天下:治天下而轻视自己的生命。

(8)轻则失根:轻浮纵欲,则失治身之根。

拼音版

dàojīngèrshíliùzhāng

zhòngwèiqīnggēnjìngwèizàojūnshìjūnzizhōngxíngzhòngsuīyǒuróngguānyànchùchāoránnàiwànchéngzhīzhǔérshēnqīngtiānxiàqīngshīgēnzàoshījūn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