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城上斜阳(2)画角(3)哀,沈园(1)非复旧池台。
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4)照影来。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注释
(1)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2)斜阳:偏西的太阳。
(3)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4)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据《齐东野语》等书记载与近人考证:陆游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二十岁时与母舅之女唐琬结琴瑟之好,婚后“伉俪相得”,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至迫使于婚后三年左右离异。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三十一岁,偶然与唐赵夫妇“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陆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唐氏见后亦奉和一首,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抱恨而死。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余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沈园二首》即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
《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盖庆元己未也。”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鹤鸣.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
- [2]王英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9-1001
- [3]蒋凡 白振奎.名家精注精评本·陆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2-124
- [4]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