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平·送陈舍人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上西平·送陈舍人》是南宋词人吴泳所写的一首词,这是作者送友人去襄阳上任的一首词。上片从正面描绘陈舍人奔赴襄州跨鞍横槊的英姿,落笔传神。下片抒写的乃词人对朋友的厚望。词意淋漓痛快,词锋振拔,气雄而调雅,以跌宕的笔意创造感悟性的词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跨征鞍,横战槊(1),上襄州(2)。便匹马、蹴踏(3)高秋。芙蓉未折,笛声(4)吹起塞云(5)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跨上战马,横持着战乐,赴襄州上任。正值秋天,驰骋战场。荷花没有衰败,笛声吹动边界的愁绪。希望你奋发向上,努力树立功名。

凤雏(6)寒,龙骨(7)朽,蛟渚暗,鹿门(8)幽。(9)人物、渺渺如沤。棋头(10)已动,也须高著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11),博取封侯。

襄阳的著名人物凤雏。卧龙早已作古,尸骨已朽;蛟渚、鹿门等遗迹也已色彩暗淡,不以当年了,历史名人像水泡一样地消逝了。树立功名,就像在棋局中筹划高着一样。不要凭着一条长舌,去博取官爵厚禄。

注释

(1)横战槊:横持长矛,指从军或习武。

(2)襄州:襄阳,襄阳区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在今天的湖北。陈舍人所去的襄州,即今湖北襄樊市,宋时为襄阳府,在当时临近宋、金边界。

(3)蹴踏:是踩踏的意思。

(4)笛声:指军营中号角之类的声音,借指发生战争。如同说“战争打响了”。

(5)塞云:就是“战云”,指战争的局势。

(6)凤雏:即庞统,汉未襄阳人,其叔德公称之为“凤雏”,善知人的司马徽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

(7)龙骨:指的是卧龙,即诸葛亮。曾在襄阳居住,司马徽称之为“卧龙”。“蛟渚”,晋邓遐斩蛟的地方。

(8)鹿门:鹿门山之省称。在湖北省襄阳县后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此用指隐士所居之地。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隐居于此。

(9)阅:是数、计算,带有归结的意思。

(10)棋头:有双重意思,一即“旗头”,旗的顶端,队前掌旗的人,借指军队;一指弈棋,也就是指战事。

(11)广长舌:巧言利舌。

创作背景

《上西平·送陈舍人》此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当时宋金之间战事不断,川陕和弗襄一带局势尤为紧张,祸患频仍。此时陈赅继赵方为京湖安抚使,即将赴襄阳任所,于是词人赋此词相赠,对友人进行慰勉和鼓励。

拼音版

shàng西píng··sòngchénshèrén

kuàzhēngānhéngzhànshuòshàngxiāngzhōubiàn便gāoqiūróngwèizhéshēngchuīsàiyúnchóunánérruòshùgōngmíngxiàngqiántóu

fèngchúhánlóngxiǔjiāozhǔàn鹿ményōuyuèrénmiǎomiǎoōutóudònggāozhuóxīnchóujiāngpiànguǎng广chángshéfēnghóu

作者简介

吴泳

吴泳

吴泳,字叔永,号鹤林,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嘉定二年(1209)进士。历任军器少监、权刑部尚书、泉州知州等。直言敢谏,主张内修政事,外抗强敌,曾上《西陲八议》、《保蜀三策》、《救蜀四策》。有《鹤林集》。存词三十七首。

参考资料

  • [1]伍心铭编译.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477页
  • [2]吕来好编著.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