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复制 复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天下有(1),以为天下(2)。既得其(2),以知其(3),复守其(2),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4),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5),终身不救。见小曰明(6),守柔曰(7)用其光,复归其明(8)无遗身殃(9),是为袭常(10)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注释

(1)始:本始,此处指「道」。

(2)母:根源,此处指「道」。

(3)子:派生物,指由「母」所产生的万物。

(4)塞其兑,闭其门:兑,指口,引伸为孔穴;门,指门径。此句意为:塞住嗜欲的孔穴,闭上欲念的门径。

(5)开其兑,济其事:打开嗜欲的孔穴,增加纷杂的事件。

(6)见小曰明:小,细微。能察见细微,才叫做「明」

(7)强:强健,自强不息。

(8)用其光,复归其明:光向外照射,明向内透亮。发光体本身为「明」,照向外物为光。

(9)无遗身殃: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祸。

(10)袭常:袭承常道。

拼音版

dàojīngshíèrzhāng

tiānxiàyǒushǐwèitiānxiàzhīzishǒuméishēndàisāiduìménzhōngshēnqínkāiduìshìzhōngshēnjiùjiànxiǎoyuēmíngshǒuróuyuēqiángyòngguāngguīmíngshēnyāngshìwèicháng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