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溪道至四安镇

苕霅清秋水底天,夜帆灯火客高眠。

江东可但鲈鱼美,一看溪山直万钱。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霅溪道至四安镇》是北宋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诗人贬途,取道霅溪,直归四安镇,诗人行舟水上,顺流而东,饱览一路风光,感觉分外爽快;后两句写诗人想起仕途的坎坷,对比山水的宁静,感慨万千,诗人暗暗否定功名权位、荣华富贵,而极力赞赏自由适性、山水遨游。全诗描写朴实,出语率性。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苕霅(3)清秋水底天,夜帆灯火客高眠。

秋高气爽,詈溪清流倒映着蓝天;灯光闪闪,夜间航船上客人熟眠。

江东可但鲈鱼美(4),一看溪山(5)万钱。

江东岂是只有鲈鱼味美?观赏溪山风光就价值万钱。

注释

(1)霅溪:水名,又名霅川。在浙江吴兴县境。凡四水合为一溪,《太平寰宇记》卷九四记载:“自浮玉山曰茹溪,自铜岘曰前溪,自天目山曰馀不溪,自德清县北流至州南兴国寺曰霅溪,凡四水合为霅溪,东北流四十里入太湖。”

(2)四安镇:地名,在浙江长兴县西南七十里。

(3)苕霅:苕溪和霅溪。苕溪,太湖支流,在浙江吴兴县境内。

(4)江东可但鲈鱼美:用张翰事。《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可但:岂是只有。

(5)直:同“值”。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执政,苏门学士皆遭贬谪。诗人张耒于是年五月以龙图阁出知润州,是年八月秋,再贬宣州,此诗即过吴兴道中所作。诗人有感于宦海风波凶险,陶醉于山水风光秀美,挥笔写下了《害溪道至回安镇》。

拼音版

zhàdàozhìānzhèn

sháozhàqīngqiūshuǐtiānfāndēnghuǒgāomián

jiāngdōngdànměikànshānzhíwànqián

作者简介

张耒

张耒

北宋大臣、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熙宁年间(1068—1077)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崇宁五年冬至大观元年(1106—1107)左右,归居淮阴。晚年留居陈州(今河南淮阳)。早年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兄弟,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张耒擅长诗词,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

参考资料

  • [1]湖州市诗词学会编,古诗吟湖州,海南出版社,1998.08,第89页
  • [2]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396页
  • [3]偃月公子著,你的时光 我曾来过,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9,第28-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