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昔闻洞庭水(1),今上岳阳楼。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2)乾坤(3)日夜(4)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亲朋无一字(5)老病(6)有孤舟(7)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戎马(8)关山北(9)凭轩(10)涕泗流(11)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注释

(1)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2)吴楚东南坼:吴楚两地在中国东南。坼(chè),分裂。

(3)乾坤:指日、月。

(4)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5)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6)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7)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8)戎马:指战争。

(9)关山北:北方边境。

(10)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

(11)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创作背景

公元768年(大历三年),已经五十七岁的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登岳阳楼》

拼音版

dēngyuèyánglóu

wéndòngtíngshuǐjīnshàngyuèyánglóu

chǔdōngnánchèqiánkūn

qīnpénglǎobìngyǒuzhōu

róngguānshānběipíngxuānliú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79
  • [2]倪其心 吴鸥.杜甫诗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99-201
  • [3]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杜甫[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