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
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万历三十八年中(1610)进士,授行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赴贵州主持乡试。后迁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调往江南,任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迁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在南京时,钟惺简淡自持,撰成《史怀》一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惺的诗
37首张羽(1333—1385),字来仪,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徐有贞(1407—1472),初名理,字元玉,号天全,明苏州府吴县人。有文武才,通天官、地理、兵法、水利等学。宣德八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讲。正统末土木堡之变后倡言南迁,受于谦等斥责。后乃改名有贞。景泰中治河,开广济渠以疏水,浚漕渠以通粮运,塞沙湾决口成功。进左副都御史,为石亨定计,拥英宗复辟,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诬杀于谦、王文。中外侧目。得志后欲与石亨等立异,遂被构下狱,发云南金齿卫为民。释归卒。有《武功集》。
薛蕙(1489—1541),字君采,号西原,毫州(今属安徽)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少年能诗,为王廷相所激赏,称其“可继何(景明)、李(梦阳)”。论诗反对摹拟蹈袭,求近性情。其诗温雅丽密,有王维、孟浩然之风。著作有《薛考功集》。
薛蕙的诗
667首梁有誉(1519—1554),字公实,号兰汀,明广东顺德人。与欧大任等同学于黄佐,有诗名。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与李攀龙等结诗社,史称后七子。因念母,称病归。杜门读书,虽大吏至,亦不出见。卒年三十六。有《兰汀存稿》。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明陕西鄠县人。弘治九年进士。授检讨,以附刘瑾为吏部郎中。瑾败,降寿州同知,勒致仕。盛年遭摒弃,以重资聘乐工学弹琵琶,善作词曲。有《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等,与康海为曲坛宗匠数十年,作品有愤慨不平之气。另有《渼陂集》。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名俨,号大木。南安(今福建省南安县)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率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死后,子孙继续坚持斗争,达二十余年。诗作气魄雄伟,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朱诚泳(1458—1498),号宾竹道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秦惠王朱公锡之庶长子,明太祖朱元璋之五世孙,谥号“简”,史称“秦简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朱诚泳的诗
1300首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