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是北宋词人赵令畤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伤春怀人的闺情词,上片以时令为线,伤春惜花,托红杏写兴,由闺人处境写到闺外情景,用景物的描写表现愁绪,下片以离愁为旨,怀人思远,托燕传情,由闺中情景牵动闺人意绪。这首词语不多,情无限,有含蓄蕴藉、语婉意深的风格,词写得清超绝俗,澹雅疏秀,别具一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欲减罗衣(1)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2)恨清明雨。

我有心减去罗衣,却没有尽退春寒,一任珠帘垂地,我独守在这深深庭院。枝头上的红杏还剩下几许?我伤心流泪,只怨恨清明时节无情的风雨。

尽日沉烟(3)香一缕。宿酒(4)醒迟,恼破春情绪(5)飞燕又将归信误(6),小屏风上西江(7)路。

为消磨长日我点燃沉香,孤独的我痴对香烟一缕,昨夜饮酒今晨醒得迟,满是恼春情绪。飞燕又没带来他归家的音信,看屏风上西江水路,更引起我无限愁情。

注释

(1)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2)啼痕止:啼痕:泪痕,此指杏花上沾有雨迹。止:同“只”。

(3)沉烟:点燃的沉香。

(4)宿酒:隔宿之酒,即昨晚睡前饮的酒。

(5)恼破春情绪:春色恼人,春情难遣之意。恼:撩惹。

(6)飞燕又将归信误:古有飞燕传书的故事。

(7)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创作背景

以美人自喻,自屈原肇始,后逐渐成为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常用的寄托手法。宋词多写闺情、春愁,其中不乏以女子闺愁寄寓自身遭际的作品。赵令畴因与苏轼交好,在苏轼见逐时,也受到牵连,际遇颇为坎坷。他这首《蝶恋花》将闺情写得婉转曲折,可看作寄托之作。

拼音版

diéliànhuā··jiǎnluóhánwèi

jiǎnluóhánwèijuǎnzhūliánrénzàishēnshēnchùhóngxìngzhītóuhuāhénzhǐhènqīngmíng

jǐnchényānxiāng宿jiǔxǐngchínǎochūnqíngfēiyànyòujiāngguīxìnxiǎopíngfēngshàng西jiāng

作者简介

赵令畤

赵令畤

宋代宗室、文学家

赵令畤(1051—1134),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宋太祖次子赵德昭之后。元祐六年(1091年)签书颍州公事。苏轼知颍州,两人交往甚密。后因与苏轼交通而被罚金,名入元祐党。后任右朝请大夫,改右监门卫大将军,营州防御使,迁洪州观察使。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绍兴四年(1134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有《聊复集》。

参考资料

  • [1]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745
  • [2]奚彤云.清明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66
  • [3]邓启铜 注释.宋词三百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65
  • [4]蔡义江.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7-98
  • [5]周娜.唐诗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287
  • [6]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