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是元末明初高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景;接着,颔联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零在外的游客,把刘、杜二位友人比作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人才;颈联把刘、杜二人比作搏击长空的大鹏鸟和直上九霄的巨龙,进一步突出刘、杜二人的匡世救时的才能;尾联诗人与友人相互勉励,决心戮力同心,以解民于倒悬。诗为登高远望所感,既是勉友,也是自勉,表现出诗人对处于战乱之中的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希望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感情自然真挚,于昂扬中见沉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木落悲南国(1),城高见北辰(2)

草木凋落,在南国更觉悲伤。在高高的城上,望到了北极星辰。

飘零犹有(3)经济(4)岂无人。

漂泊在外的游子还大有人在,治理国家难道就真的没有人了吗?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一旦有了机会,我就会像鸟儿顺着风,加速翱翔,像神龙一样,带雨归来。

相期(5)俱努力,天地正烽尘(6)

我们相约共同努力,因为天下正处于战乱之中,需要我们出手恢复安宁。

注释

(1)木落悲南国:草木摇落,秋天肃杀气氛令人悲伤。宋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木落:草木凋落。

(2)北辰:北极星。

(3)客:客子,旅居他乡的人。

(4)经济:经国济世。《晋书·殷浩传》:“足下沉积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5)相期:相约。

(6)烽尘:烽火与烟尘。古代边防有战事,举烽火以报警;又战马奔驰,扬起烟尘,故以“烽尘”婉指战乱。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群雄并起,天下纷乱,给社会和百姓带来深重灾难。这种现实,促使高启写下一系列反映社会动荡,渴望天下安定的感乱诗,这首《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正是其中一首。

拼音版

liújiāngjūnwénxuéwǎndēng西chéng

luòbēinánguóchénggāojiànběichén

piāolíngyóuyǒujīngrén

niǎoguòfēngshēnglóngguīzàilín

xiāngtiānzhèngfēngchén

作者简介

高启

高启

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他的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他的诗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参考资料

  • [1]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高启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02月第1版.第130-131页
  • [2]朱惠国选注.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 元明清诗、词、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75-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