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高祖还乡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作品简介
《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曲作家睢景臣的套曲作品。此曲以嬉笑怒骂的手法,通过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的口吻,把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举,写出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以辛辣的语言,剥露了刘邦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揭露了刘邦的无赖出身,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还其欺压百姓的真面目。全曲情节鲜明,形象生动,角度独特,风格朴野,诙谐泼辣,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社(1)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2),这差使不寻俗(3)。一壁厢纳草也根(4),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5)。又言是车驾(6),都说是銮舆(7),今日还乡故。王乡老(8)执定瓦台盘,赵忙郎(9)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10)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11)。
社长挨家挨户通知,但有差遣不得借故推托。眼下这差事不寻常。一边要割草喂牲口,一边又要安排差役,必须认真对待。都说皇帝的车驾今日还乡。姓王的乡老拿着酒坛子,姓赵的农民抱着酒胡芦。新洗过的头巾,刚刚浆洗的绸衫,穿戴上真可以装模作样冒充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12),胡踢蹬(13)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14)到庄门,匹头里(15)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16),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17)。一面旗鸡学舞(18),一面旗狗生双翅(19),一面旗蛇缠葫芦。
瞎王留引来一伙不三不四的男女,胡吹乱弹一通。见大队人马来到了庄门口,打头的旗帜迎风飘扬:一面旗子上画的是月亮中的白兔,一面旗子上画的是太阳中的三足乌,一面旗子上画的朱雀,一面旗子上画的是白虎,一面旗子上画的是青龙。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21)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22),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23),白雪雪鹅毛扇上铺(24)。这些个乔人物(25),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红漆的叉,银镀的斧,像甜瓜、苦瓜一样的家伙什镀上了黄金的颜色。明晃晃的朝天镫,雪白雪白的宫扇。这几个装模作样的人,拿着些乡下人不曾看过的器仗,穿着些怪里怪气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26),车前八个天曹判(27),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28),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车辕上的都是马,套顶上看不到驴,车上还有曲柄的黄罗伞。车前八个天曹判官一样的侍从,车后跟着若干个宦官。更有几个宫女,一样的衣饰穿着,一样的梳妆打扮。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31)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29)着手扶。猛可里(30)抬头觑(31),觑(31)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那大汉下了车,众乡老向他施礼。可那大汉斜视众人,目中无物。众乡老对他点头哈腰,那大汉挪动身躯用手扶。猛然间抬头偷看,那大汉竟然是一个老相识,这事险些把我的肺给气炸。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32)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33)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34)。
你本姓刘,您老婆乃姓吕,把你两家的底细从头数:你原来当泗水亭长有点酒量,你岳父教私塾读过几卷书。你曾在俺庄的东头住,也曾和我一起喂牛切草,锄地拽耙。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35),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36)。明标着册历(37),见放着文书(38)。
你春天偷采我的桑,冬天向我借了粟,零碎拿走的米麦多不胜数。换田契强秤了我麻三十斤,偿还酒债偷量了我豆几斛。有什么糊涂的地方?账簿里都记着呢,借条都存放着呢!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39),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40)。只通刘三(41)谁肯把你揪捽住(42),白甚么(43)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你少了我的钱,却在官差内立刻找还;欠了我的粟,又在税粮中暗地扣除。我说刘三啊,说不定谁会上来把你一把揪住,问你为什么平白无故改名换姓,叫什么汉高祖!
注释
(1)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 。
(2)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
(3)不寻俗:不寻常,不一般。
(4)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要供给马饲料。一壁厢,一边。也,衬字,无义。
(5)索应付:须认真对待。索,须。
(6)车驾:帝王乘的车子,因以作为皇帝的代称。
(7)銮舆:帝王乘的车子,因以作为皇帝的代称。
(8)乡老:乡村中的头面人物。
(9)忙郎:一般农民的称谓。
(10)糨来:浆好,刷洗。用米汗给洗净的衣服上浆叫“糨”。
(11)畅好是妆幺大户:正好充装有身份的阔佬。畅好是,又作“常好是”“畅是”“唱道”,作“真是”“正是”讲。妆么(yāo),装模作样。
(12)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爱出风头的青年率领一伙装模作样的坏家伙。瞎,犹言坏,胡来。王留,元曲中常用以指好出风头的农村青年。火,同“伙”“夥”。乔男女,坏家伙,丑东西。
(13)胡踢蹬:胡,胡乱,胡闹。踢蹬:语助词,起强调作用。
(14)一彪人马:一大队人马。
(15)匹头里:犹“劈头”“打头”“当头”。
(16)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指月旗。胡阑,“环”的合音。即圆圈。迎霜兔,玉兔,古代神话谓月中有玉兔捣药。一面旗上画的是白环里套住只白玉兔,即月旗。
(17)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指日旗。曲连,“圈”的合音,即红圈,象日的形状。毕月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后来的星历家又以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及各种鸟兽配二十八宿,如“昴日鸡”“毕月乌”等。
(18)鸡学舞:这里指舞凤旗。
(19)狗生双翅:这里指飞虎旗。
(20)蛇缠葫芒:这是指蟠龙戏珠旗。这些旗帜都是乡下人没有看到过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意加以解释的。
(21)银铮:镀了银的铮。
(22)甜瓜苦瓜黄金镀:这是说金瓜锤,帝王的仪仗。
(23)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这是说朝天镫,帝王的仪仗。
(24)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是写鹅朱宫扇。
(25)乔人物:怪人物,装模作样的人。
(26)黄罗伞柄天生曲:此指帝王仪仗中的“曲盖”。曲盖象伞,柄是曲的。
(27)天曹判:天上的判官。形容威风凛凛、表情呆板的侍从人员。
(28)多娇女:指美丽的宫娥。
(29)挪身:挪动身躯。
(30)猛可里:猛然间,忽然间。
(31)觑:偷看。上文“觑得人如无物”的“觑”,当“斜视”讲。
(32)根脚:根基,犹今言出身。
(33)亭长耽:亭长,刘邦曾经做过泗上亭长。秦制 。十里为亭,十亭为乡。耽(dān):沉溺,迷恋。
(34)拽坝扶锄:泛指平整土地之类的农活。两牛并耕为一坝。坝通“耙”。
(35)麻三秆:麻三十斤。乡间以十斤为一秆。
(36)有甚糊突处:有什么糊涂的地方,意即十分清楚。糊突,糊涂,含混不清。上句中斛(hú):量器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
(37)明标着册历:明白地记载在帐簿上。标,记载。册历,帐簿。
(38)见放着文书:现在还放着借据在那儿。文书,契约。借条。
(39)差发内旋拨还:在官差内立即偿还。差发,差拨,官家派的差役和钱粮。旋,立刻,马上。
(40)私准除:暗地里扣除。准除,抵偿,折算。
(41)刘三:刘邦,排行当为第三。因为他有一个哥哥排行第二。
(42)捽住:揪住,抓着。
(43)白甚么:凭什么。不是询问原因,而是带有批评意味的责问、质问。
创作背景
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把显赫一时的汉高祖刘邦作为辛辣讽刺的对象。汉高祖荡平天下当了皇帝后,杀了淮阴侯韩信,又亲自率兵攻打造反的淮南王黥布,威风凛凛地回到故乡沛县。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78-282
- [2]赵兴勤 赵韡 译注.元曲三百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22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