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溪与渔者宿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蓝田溪与渔者宿》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以渔父为题材的诗作,写与隐居的渔者同宿的情景,相较于传统作品别出蹊径,饶有新趣。诗的前四句写蓝田溪的清幽静谧之景,中四句写渔翁的清静被泊胸怀,后四句写与渔翁的一夜之宿和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条理清晰,感受真切,意境明丽,令人神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2)

我独自漫游在这山水间,常常忘却归途,更何况正身处这隐逸避世的好地方。

(3)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我在清澈的冷泉中洗涤头发,月光皎洁,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更怜垂纶(4)叟,静若沙上(5)

我更加怜爱那位垂钓的老者,静静坐着,仿佛沙洲上的一只白鹭,与世无争,宁静致远。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我们一同谈论着超脱尘世的情怀,仿佛能跨越千里之遥,共赏那浩瀚江湖的无限乐趣。

芦中野火尽,浦口(7)秋山曙。

芦苇丛中野火已尽,夜色退去,浦口边的秋山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叹息分枝禽(8),何时更相遇?

望着那些因栖息而分散的鸟儿,我不禁感叹,不知何时还能再次与它们相遇。

注释

(1)蓝田溪:即蓝水。源出陕西商州西北青岭,西北流入蓝田县界。

(2)隐沦处:埋没沉沦之处,隐居之地。

(3)濯:洗涤。

(4)垂纶:垂钓。传说姜太公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后常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纶,钓丝。

(5)鹭:鸟名。体型高大瘦削,喙强直而尖,颈、足长,涉水觅食。

(6)沧洲趣:隐士的乐趣。沧洲,滨水之地,古代称隐者所居的地方。

(7)浦口:小河入江之处。

(8)分枝禽:言禽鸟各栖一枝。

创作背景

《蓝田溪与渔者宿》这首诗作于诗人任蓝田尉时。诗人独游蓝田溪,遇见了垂钓的渔翁,不禁羡慕起隐士的乐趣来,“与渔者宿”而作此诗。

拼音版

lántiánzhě宿

yóuwàngguīkuàngyǐnlúnchù

zhuóqīnglíngquányuèmíngnéng

gèngliánchuílúnsǒujìngruòshāshàng

lùnbáiyúnxīnqiāncāngzhōu

zhōnghuǒjǐnkǒuqiūshānshǔ

tànfēnzhīqínshígèngxiāng

作者简介

钱起

钱起

唐代诗人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区)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曾任蓝田尉,官终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有《钱考功集》。

参考资料

  • [1]曾凡玉.唐诗译注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17.637
  • [2]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详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59
  • [3]奥森书友会.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下).北京.台海出版社.201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