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质上人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赠质上人》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赠送给质上人的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质上人无所牵挂以及将一切置身于世外的无所欲求的生活状态。全诗字面上意义浅近而诗人感慨颇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枿坐(1)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2)可随身。

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注释

(1)枿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

(2)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创作背景

杜荀鹤所生活的正是晚唐战乱不止、民生凋弊的多事之秋。作为一个有良心、有正义感的诗人,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可能缄口不语。诗人对质上人的最无牵挂和最清闲表示了由衷的赞颂,而于赞语之中却含有弦外之意,寓有感慨人生的意趣,所以诗人就此写下《赠质上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拼音版

zèngzhìshàngrén

nièzuòyúnyóuchūshìchénjiānpíngsuíshēn

féngrénshuōrénjiānshìbiàn便shìrénjiānshìrén

作者简介

杜荀鹤

杜荀鹤

晚唐现实主义诗人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杜少年时,因家境贫寒辍学,投奔九华山秀林峰,寄宿僧舍,苦读于山中,自诩是“江湖苦吟士,天下最穷人”。青年时期,累举考不第。直到大顺二年(891)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第八名)。当时政局动乱,未就官职,还乡闲居。后入南唐,授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不久即病逝。

参考资料

  • [1]李淼译注.禅诗三百首译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50页
  • [2]俞平伯著.唐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8:第1510-1511页
  • [3]奥森书友会编.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 上.北京:台海出版社,2018.01:第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