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离诗

自我去膝下,倏忽逾再期。

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

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

仿佛想容仪,欷歔不自持。

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

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感离诗》是晋代女文学家左棻创作的一首宫怨诗。此诗是作者对兄长左思《悼离赠妹诗二首》的应答之作,抒发了作者入宫廷后骨肉分离的悲痛。开头四句交代兄妹分离的时间,并抒发不得相见的惆怅;中间四句写因观览兄长的书信诗章,而忆起兄长的音容笑貌,不由得感叹唏嘘;结尾四句从情感的涡流返回现实,表达对兄妹重逢的渴望。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现了兄妹之间深厚的感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自我(1)膝下(2)倏忽(3)再期(4)

自从我离开父亲兄长以来,转眼之间已经过了两年。

邈邈(5)(6)(7)远,拜奉(8)将何时。

离别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何时再能侍奉父亲兄长呢?

披省(9)所赐告(10)寻玩(11)悼离词(12)

翻阅兄长给我的书信,仔细寻味着《悼离赠妹二首》诗。

仿佛想容仪,欷歔(13)不自持。

因读诗忆起了兄长的声容笑貌,别绪蒙怀,禁不住唏嘘哭泣。

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见面,共同做读书吟诗这些赏心悦目之事。

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用什么来抒发苦辛的离情呢,只能借文字来倾诉啊。

注释

(1)去:离开。

(2)膝下:人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下,后用作对父母的代称。

(3)倏忽:转眼之间。

(4)再期:两周年。一作“载期”,一年的时间。

(5)邈邈:远貌。

(6)浸:渐渐,更加。

(7)弥:也就是远。

(8)拜奉:侍奉。

(9)披省:翻阅。

(10)所赐告:指左思给她的书信。

(11)寻玩:仔细寻味。

(12)悼离词:即左思《悼离赠妹诗二首》。

(13)欷歔:叹气,抽噎声。

创作背景

左棻自幼丧母,依靠父、兄长大,兄妹二人素来情浓。西晋泰始八年(272),左棻因文才出众,被晋武帝召充后宫,左思也同时移居洛阳。他们兄妹虽同居京城,但宫禁森严,只能通过赠答诗章来寄托咫尺天涯的思念之情。泰始十年(274),在左棻入宫两年时,左思曾作《悼离赠妹诗二首》,以表示一片深情。在左思看来,妹妹被选入宫,“虽同京宇,殊邈异国”,咫尺便是天涯,生离亦同死别。同年左棻作了这首《感离诗》作答。

拼音版

gǎnshī

xiàshūzài

miǎomiǎojìnyuǎnbàifèngjiāngshí

shěngsuǒgàoxúnwándào

fǎng仿xiǎngróngchí

shídāngfèngmiànshūshī

xīngàoqíngwén

作者简介

左芬

左芬

西晋女文学家

左芬(253—300),一名“左棻”,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文学家左思之妹。少好学,善属文。晋武帝司马炎闻其名,而纳入后宫。晋武帝贵嫔。幼年丧母,依父兄长成,善属文,晋武帝司马炎闻其名,而纳入后宫。泰始八年(272)拜为修仪,后为贵嫔。因貌不美,出身寒门,未得宠爱,然才德出众,受人敬重。《晋书·后妃传》称“帝重棻辞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生前著有大量诗赋,据传有文集四卷,已佚。

左芬的诗

1首

参考资料

  • [1]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4:27-29
  •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730
  • [3]陈新 等.历代妇女诗词选注[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5:36-37
  • [4]周道荣 许之栩 黄奇珍.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