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谢脁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

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

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

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

相如不足夸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

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作品。殷明佐,一作殷佐明。明佐曾官正字、仓部郎中,与颜真卿有亲戚关系。大历年间曾与颜真卿等联句。五云裘,杨齐贤云:“五云裘者,五色绚烂如云,故以五云名。”此诗为李白晚年作与当涂。此诗之妙除了对五云裘极尽形容之能事,而且巧妙地将二谢的名句揉进诗篇之中,更使此诗璀璨夺目,五彩生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我喜欢吟颂谢脁的诗文,喜欢他诗歌中那句“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所描述的感觉。

谢脁已没青山(3)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谢脁已经成为历史,当涂的大青山也变得如此空虚,万幸的是殷公你不愧为后有来者。

粉图珍裘(4)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你送我珍贵的裘毛衣,上面绣满五色云彩和白色图案,就好像雨过晴天中绚丽的彩虹,光彩照人,

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5)玉女(6)之所为。

衣上绣的图案纹路错综斑斓,色彩绚烂,一定是那位神仙般的少女绣成的衣裳。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衣裳轻如松花上的金粉,仿佛风一吹就会漫天飘扬;绿色色彩浓烈,如同吃足了雨水的青苔,滋润无比。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又如同远处青翠的海岛,又仿佛是红色的飞霞映衬江边的青草。

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上面描画着满满的含露花蕊,娇艳无比,一定花费了几年工夫才绣出如此天工开物。

故人赠我我不(7),著令山水含清晖。

殷公你把这珍贵的衣裘送给我,我也不跟你客气,穿你的衣裘,让别人看去吧!我穿上它,一定可以让山山水水顿时散发出青辉。

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8)

谢康乐看到我这衣裘,肯定以为是那里的奇山异水而顿时诗兴大发。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9)

衣襟前面绣满了冥色沉沉的森林深壑,衣袖上绣着与夕阳共辉的飞霞。

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

就是神仙们看了也会惊叹连天。高耸的险峰千万座,座座绿色苍莽。

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10)

我穿上它骑上白鹿就出发,跟我走吧,这就出发,飘飖如仙云中行,手握紫色的灵芝,隐隐约约,笑声随风飘飘。

相如不足夸鹔鹴,王恭(11)鹤氅安可方。

司马相如的鹔鹴羽衣不足夸耀,王恭的鹤毛氅披更不足为敌。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五云裘上素花点点千千万,犹如王母瑶池飘来的雪花,更奇异的是片片都带着香气,把春风都熏个透透。

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12)

我将代表你穿上它去九天遨游,我也将代表你去朝见三十六位神仙。

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13)

我还代表你在天上俯瞰你,可是拉不到你的手,无法把你拉上天,但是,我已经代表你上天了。你在地上朝我挥手,以挥手的姿势将我拥有,永远的相思一定让你愁肠寸断。

注释

(1)殷明佐:事迹不详。

(2)五云裘:谓裘衣绚烂如五色云,故云。

(3)青山:在当涂东南三十里。谢脁尝筑宅于此,死亦葬于此。

(4)粉图珍裘:谓裘衣上绘有山水之图。

(5)素娥:嫦娥。

(6)玉女:神女。以下数句即写五云裘上所绘图画。

(7)违:拒绝。

(8)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谓五云裘所绘山水使谢灵运惊讶。谢灵运以山水诗闻名,故云。

(9)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谓五云裘襟、袖上山水图画,状如谢灵运山水诗。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有“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二句,故云。

(10)手翳紫芝笑披拂:用曹植《飞龙篇》“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句意。

(11)王恭:字孝伯,东晋名士,美姿仪,尝披鹤氅裘,涉雪而行,时人叹为神仙中人。

(12)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意谓自己将着此裘上天朝见玉皇。三十六玉皇,道家所谓三十六天之帝王。

(13)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谓其已经上天,而留殷明佐在地面,使我翘首相思。以上皆想象中语。

创作背景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此诗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在当涂作,其时殷明佐将绣有粉图山水之裘赠予李白,李白便赋诗以答。

拼音版

chóuyīnmíngzuǒjiànzèngyúnqiú

yínxiètiǎoshīshàngshuòfēngchuīfēi

xiètiǎoméiqīngshānkōnghòuláizhīyǒuyīngōng

fěnzhēnqiúyúnqíngtiānsàncǎihóng

wénzhāngbiāobǐngguāngyīngshìézhīsuǒwèi

qīngsōnghuāluòjīnfěnnóngshìtáijǐnhán

yuǎnshāncuìhénghǎidǎocánxiáfēidānyìngjiāngcǎo

níngháocǎiduōhuāróngniángōngchéngduótiānzào

rénzèngwéizhelìngshānshuǐhánqīnghuī

dùnjīngxièkāngshīxìngshēng

jīnqiánlínliǎnmíngxiùshàngyúnxiáshōufēi

qúnxiānzhǎngtànjīngqiānwànlǐngxiāngyíng

shēnbái鹿xíngpiāoyáoshǒuzhīxiào

xiāngkuāshuāngwánggōngchǎngānfāng

yáotáixuěhuāshùqiāndiǎnpiànpiànchuīluòchūnfēngxiāng

wèijūnchílíngcāngcāngshàngcháosānshíliùhuáng

xiàkuīzijiǎoshǒuxiāngkōngduàncháng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 [1]阎琦.《李白诗选评》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 [2]《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4页
  • [3]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