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空城晓角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淡黄柳·空城晓角》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词作,是作者的自制曲。词通篇写景,而作者寄居他乡,伤时感世的愁怀,尽在不言之中。上片写客居异乡的感受。垂杨巷陌,马上轻寒,边城春色,举目凄凉。而眼前柳色,“鹅黄嫩绿”,却与江南相似。下片写惜春伤春情绪。清明携酒,唯怕花落春去。全词意境凄清冷隽,用语清新质朴。在柳色春景的描写中,作者的万般愁绪,无限哀怨之情,也就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左不同。只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飘拂,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居在外的感受。

空城晓角(1),吹入垂杨陌(2)。马上单衣寒恻恻(3)。看尽鹅黄(4)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

岑寂(5),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6)。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注释

(1)晓角:早晨的号角声。

(2)垂杨陌:杨柳飘拂的小巷。

(3)恻恻:寒冷凄恻。

(4)鹅黄:形容柳芽初绽,叶色嫩黄。

(5)岑寂:寂静。

(6)小桥宅:姜夔在合肥情侣的住宅。

创作背景

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合肥,此词就是这年春天在合肥写的。姜夔在合肥的相好是姐妹二人。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符离之战后,百姓四散流离,一眼望去,满目荒凉。合肥的大街小巷,多植柳树。作者客居南城,其时已近寒食,春光明媚。但人去苍茫,只有绿柳夹道,仿佛在向作者呜呜倾诉,有感于此,作者便作了这首《淡黄柳》。

拼音版

dànhuángliǔ··kōngchéngxiǎojiǎo

kōngchéngxiǎojiǎochuīchuíyángshàngdānhánkànjìnéhuángnèn绿dōushìjiāngnánjiùxiāngshí

zhèngcénmíngzhāoyòuhánshíqiángxiéjiǔxiǎoqiáozháihuāluòjìnchéngqiūyānyànfēiláiwènchūnzàiwéiyǒuchítáng

作者简介

姜夔

姜夔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少随父宦游汉阳。父死,流寓湘、鄂间。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移居湖州,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张镃、范成大交往甚密。终生不第,卒于杭州。工诗,尤以词称。精通音律,曾著《琴瑟考古图》。词集中多自度曲,并存有工尺旁谱十七首。其词清空峻拔,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白石道人歌曲》等。

参考资料

  • [1]吕明涛,谷学彝编著.宋诗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2009.7 :第222-223页
  • [2]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第231-232页
  • [3]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51-1752页